移植资讯

News in Transplantation

星辰OPO高端创新论坛·南宁站报道(上)

  近日,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健耕医药联合举办的“星辰OPO高端创新论坛·南宁站”已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薛武军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叶啟发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孙煦勇教授、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赵洪涛理事长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张伟杰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范晓礼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霍枫教授担任讲者。

本次论坛就扩大标准供肾(expanded criteria donor, ECD)的评估与应用、OPO质量控制标准及现状、我国器官移植与OPO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为解决器官移植供需严重失衡的现况,通过利用边缘供体以进一步提升供器官数量是当前国际器官捐献的发展趋势。然而,增加老龄、DCD等供体利用,将不可避免导致器官产出及利用率降低,如何在OPO捐献质量控制考核与扩大捐献/移植数之间取得平衡,是当前移植领域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次会议的第一个议题以此为切入点,就“器官捐献如何实现量质双升”展开相关讨论。

张伟杰教授授课:《扩大标准供肾的评估与利用》

首先,张伟杰教授从临床角度带来“扩大标准供肾的评估与利用”的幻灯分享。张教授首先分享了ECD供肾的国内外应用现况,2022年最新数据表明,西班牙60岁以上供体比例已达67.3%,美国50岁以上供体比例亦由2010年的31.9%上升至2023年的39.8%。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ECD供肾的使用率总体偏低。通过移植术前的器官质量评估和离体灌注保存,有助于ECD肾脏的临床应用,得到更好的患者获益。

  就如何优化ECD供肾的临床利用,张教授提出了三条具体对策:1.合理开拓低龄儿童边缘供肾2. ECD双肾移植3. 增加ECD供肾的机械灌注率。

范晓礼教授授课:《OPO质量控制标准及现状》

  随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范晓礼教授从OPO角度带来“OPO质量控制标准及现状”的幻灯分享。范教授首先向大家系统性地介绍了OPO的发展与质控体系建设历程,包括质控管理进展和三级质控网络的建设,以及对器官捐献组织架构和职能进一步明确。范教授指出,OPO岗位设定中需包括器官捐献宣传、转运、死亡判定、器官分配与获取、数据统计上报等多项工作。其中,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进一步规范是目前我国OPO的工作重点,需要做好绩效分配,以便充分发挥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在OPO学科化建设领域,通过开展机械灌注临床试验、灌注器械国产化、ECMO在供体维护中的应用、机械灌注加入抗生素预防供体来源感染等多方面进行创新研究,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数量的提升。

✦专题讨论✦

  1.器官捐献如何实现“量质双升”

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顾民教授、树兰(杭州)医院寿张飞教授担任本议题主持,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王彦峰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孙百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丁晨光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廖吉祥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丰永花教授五位教授就本主题进行了精彩讨论。

顾民教授首先为本讨论环节进行开场引言。顾教授用筚路蓝缕形容我国移植行业一路以来的艰辛,我国器官捐献目前已经历了转型时期,如何在今后实现定型,使这一项大爱事业蓬勃发展,与每一位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者息息相关。

王彦峰教授结合二位讲者的内容发表了自身观点,针对边缘供肾的利用,美国提出了增加DCD和高龄供肾来源,而我国提出了儿童供肾与双肾移植这一新思路,但在捐献器官产出率和边缘供体利用之间,还需进一步斟酌如何取得平衡。技术创新与利用有助于提升器官捐献的数量与质量。肾脏HMP在NEJM等顶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肝脏低温与常温灌注近年来亦已取得了诸多进展,相信未来通过技术手段能够帮助捐献与移植实现更多发展。

孙百军教授从捐献量质双升的角度出发进行了讨论,目前OPO的工作仍以增加捐献数量为主,政府若能给予医疗机构及OPO更多的培训与帮助,将对提升移植数量有更大帮助。OPO不同服务片间存在较大差异,可通过动态调整或合作等形式,解决移植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孙教授强调,捐献质量提升不能以牺牲数量为前提,除提升潜在供体维护能力外,OPO的早期介入亦有助于提升器官质量。

丁晨光教授提出,从政策出台到政策得到良好执行,期间个人、团队、跨部门合作均起着重要作用。OPO在实践中除了考虑捐献量的问题,若能更多考虑获取的器官用于移植的情况,将会对提升供体质量有所帮助,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在边缘供体来源越来越多的今天,需从供体评估、维护、管理、离体保存等多链条关键点引起重视,OPO和移植团队需要共同提高。

廖吉祥教授认为,行政措施、国家层面的培训、OPO学科化建设是器官捐献量质双升的保障。廖教授总结自身工作经验为“开源节流、精耕细作”,通过成立专职器官捐献管理小组、扩大供体来源、加强培训、提高家属同意率等方式提升捐献数。在供体质量提升方面,早期介入供体管理、使用灌注技术等手段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

丰永花教授强调器官捐献源头是ICU医生,虽然近年来潜在供体数目升高,但供体丢失率也有所上升,提升ICU医生对器官维护的理念是器官捐献量质双升的保障。其次,要提升OPO在器官获取和器官质量评估方面的能力。第三,移植医生对器官质量具有最直观的感受,OPO在对接移植中心时,要开放供体的资料,两部门要加强沟通合作。

最后,寿张飞教授对本讨论环节进行总结。寿教授提出捐献数量的提升是绝对的,而器官的质量是相对的。受者的个体化差异导致对供器官的质量要求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优化器官分配系统,使器官分配流程更高效。此外,器官捐献有时存在多学科间的矛盾冲突,例如肝脏评估所需的增强CT检查可能造成肾脏损伤,如何通过多学科机制,使各项器官的损伤最小化,是今后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