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资讯

News in Transplantation

李时锋教授《增加“边缘性”供体肾脏的利用并改善器官功能的方案》| 2023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年会

金秋九月,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2023 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年会”(2023CSOT)于2023年9月24日-26日在西安盛大召开。

会议邀请了国内外著名器官移植及相关学科专家,共同探讨当前国内外移植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推动我国器官移植的发展。

本次大会邀请到来自美国LifeShare OPO的李时锋教授,李教授长期致力于器官移植领域,任美国医学会、移植学会、器官获取组织协会会员,LifeShare移植外科教授。本次大会,李教授就美国“边缘性”供体肾脏的评估与利用进行了授课分享。

01

“边缘性”供肾定义

“边缘性”供肾目前在学术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其肾脏质量不如理想供肾,可能影响部分患者移植后的临床效果。造成供肾低质量的原因包括供体原有疾病、DCD、CIT过长等多种因素。美国在2002年通过引入扩大标准供肾(ECD)的概念来判断“边缘性”供肾。ECD供肾定义如下:1)>60岁供体;2)50-60岁供体,且具备下述3项的2项特征:①具有高血压病史;②死亡原因为脑血管意外;③血肌酐(Cr)>1.5 mg/dL。

然而,ECD定义中的4个因素并没有涵盖所有边缘供肾范畴。故2014年起,美国开始用KDPI评分评估供肾质量,KDPI评分纳入了10个供体相关参数,计算后得到1个百分数值,数值越大,则供器官预计存活时间越短。

李时锋教授

02

“边缘性”供肾占比

近年来美国移植数呈现不断增长趋势,2022年美国共进行25000余例肾移植,这离不开“边缘性供肾”的广泛应用。LifeShare是全美获取DCD供体最多的OPO,2022年LifeShare共获取了249例供体,其中“边缘性”供体肾脏占比60%,最终进行了335例供肾移植。加强对边缘性供肾的评估和利用,是扩大供肾来源的重要途径。

03

“边缘性”供肾质量评估及功能改善的方案

李教授通过展示一例DCD供肾的临床案例对“边缘性”供肾质量评估及功能改善方案进行了具体介绍。该临床方案包括了器官获取前、中、后三个阶段。在获取前阶段,通过ECD标准和KDPI评分对供肾质量进行评估。在器官获取阶段,可使用NRP增加DCD供器官利用,改善肾脏移植后的临床结果。若患者既往病史提示有慢性肾损伤可能,则可考虑进行肾穿刺活检,以评估肾脏慢性病变程度。

在器官获取后阶段,使用LifePort进行低温机械灌注能同时实现器官的质量评估和功能改善现阶段,美国90%的供肾都已采用低温机械灌注。肾脏质量主要通过LifePort显示的灌注液流量和阻力指数进行评估;肾脏功能的改善则通过低温机械灌注、提供合成底物、排出代谢废物、向灌注液中加入部分药物(如血管舒张药)等方式实现。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薛武军教授对李教授的授课进行了精彩点评。

薛教授指出,李教授的报告内容与西附一现在正在关注的点高度契合。李时锋教授分享的内容对提高我国“边缘性”供肾的利用具有重要价值。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患病率的不断升高,我国器官捐献者死因为脑血管意外的占比大幅攀升;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我国60岁以上的供体比例越来越多,“边缘性”供肾的占比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对存在有高血压、糖尿病、尿蛋白阳性的供体,其肾脏的使用应慎之又慎,而供体病史、LifePort灌注参数和病理结果是评估供体质量最重要的三驾马车。未来中国器官捐献不仅要重视捐献器官数量,更要重视捐献器官的质量和移植临床效果,实现我国器官捐献事业从重视数量到量质双升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