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资讯

News in Transplantation

美国OPO资深专家中国行圆满收官,携手共促器官捐献与移植国际合作新篇章

导语

近日,应上海健耕医药邀请,美国LifeShare Network资深OPO专家团来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此次中美器官移植领域高水平的对话,旨在进一步推动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专家团由LifeShare Network的首席执行官Jeffrey P. Orlowski教授、首席医疗官Ronald Andrew Squires教授及器官维护医生Shi-Feng Li教授组成。自9月5日起,专家团先后到访西安、北京、武汉三地,通过机构访问、专题演讲、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与国内OPO团队、移植领域专家、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人员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西安站】

中外智慧碰撞,共探OPO发展路径

9月5日,专家团首站访问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主任薛武军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OPO主任丁晨光教授、肾移植科项和立主任等人热情接待了代表团,双方就器官捐献问题交换了意见。期间丁晨光教授以《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器官移植体系的系统性建设》为主题,阐述了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即强调科技创新、系统优化、人才建设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并结合本国情况,推动器官捐献—OPO—移植学科三位一体的专业化、学科化、系统化发展,最终实现中国模式的全球示范效应。Jeffrey P. Orlowski教授分享了LifeShare Network OPO的管理经验,并表示中国的一些理念和经验也给他启发,未来也会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Shi-Feng Li教授同时具有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胰脏获取资质和经验,颇为难得。他的讲题为《Utilization of DCD Allografts》,重点讲述了体内常温区域性灌注(NRP)及体外机械灌注(MP)对供器官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其前沿性的观点与深入的分析引发了在场专家的浓厚兴趣与热烈反响。在互动环节,专家学者们踊跃提问,与教授进行了深入且富有建设性的交流与探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美国OPO专家团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捐献科合影留念

薛武军教授

9月6日Jeffrey P. Orlowski教授第十届丝绸之路·器官捐献与移植发展论坛上,以《Ten Year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Experience of an OPO in the United States》为大家展开叙述了其在过去十余年对LifeShare Network所作的努力和变革,使其器官捐献者数量、器官移植手术量及组织捐献量均增长至三倍,这让在场的OPO专家备受鼓舞。

左一:Ronald Andrew Squires教授 中间:Jeffrey P. Orlowski教授 右一:Shi-Feng Li教授

Jeffrey P. Orlowski教授

【北京站】

参访移植基金会,共话捐献体系未来

9月8日,专家团到访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COTDF)。基金会理事长赵洪涛先生出席接待并致辞。双方就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的发展现状、政策支持与公众教育等议题进行了座谈。基金会详细介绍了中国器官捐献工作的发展历程,如何通过一系列项目和活动来履行其职责:如建立“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生命接力”公益品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在基金会的推动下,中国器官捐献事业健康发展,并为国际社会了解和认可中国器官移植事业改革与发展提供重要窗口,这些成果获得了美国OPO专家们的高度赞许。LifeShare Network也分享了其在社区动员、捐献者维护与OPO管理方面的经验。会后,专家团参观了基金会内设立的“生命接力主题邮局”,Jeffrey P. Orlowski教授在此寄出“希望明信片”,象征中美器官捐献事业爱心无国界,共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左一:赵洪涛理事长 右一:Jeffrey P. Orlowski教授

Ronald Andrew Squires教授

Shi-Feng Li教授

美国OPO专家团与COTDF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武汉站】

出席OPO高峰论坛,发表专题演讲

9月10日上午LifeShare Network团队与西班牙Martí Manyalich教授一起访问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叶啟发教授介绍了中国OPO的发展过程。中美西三国专家一道围绕器官捐献体系建设、异种移植、胰岛治疗等热点展开深度对话。叶教授表示:“通过这样的高端学术对话,我们不仅共享了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也更加坚定了推动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走向世界前沿的信心”。

中美西三国专家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合影留念(中间为叶啟发教授)

三位美国OPO专家及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外科学系主任万钧教授(中间)被聘为为客座教授

9月11日,专家团参加“第九届全国OPO大会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第十次工作会议”。Jeffrey P. Orlowski教授再次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分享讲题《Ten Year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Experience of an OPO in the United States》。在过去的13年间,秉持最佳实践、拥抱变革、寻求技术创新是LifeShare Network发展的核心动力。以下为LifeShare Network取得的成果展示:器官捐献量及移植器官数量稳步增长,区域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PMP)高达65.1,远高于美国平均水平。

Ronald Andrew Squires教授Shi-Feng Li教授在“捐献与移植论坛”中分别发表专题演讲:《Assessment and Maintenance of “Marginal” Donors》和《Utilization of DCD Allografts》。

Ronald Andrew Squires教授提到随着供体老龄化以及循环死亡供体的急剧增多,供体的评估与维护变得更为重要。他们为此制定详细的供体管理方案,并充分利用器官灌注技术。他们早在2011年就开始使用肾脏低温机械灌注(HMP),并从原有的4台设备增长至现在的14台。Ronald Andrew Squires教授表示LifeShare Network中心近90%的供肾都会使用HMP,复杂供体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率下降达41%,同时该中心亦对部分肝脏、肺脏及心脏开展常温机械灌注(NMP),因此提升了复杂供体器官的利用率。以下为讲题内容节选:

Shi-Feng Li教授在他的讲题中,结合其实操经验,为大家讲述了机械灌注在各器官移植领域中的应用,并配有相关视频给大家更为直观的感受。在器官运输方面,Shi-Feng Li教授提到了可控低温保存(CHP)技术,相较于传统静态冷保存(SCS),其能精准维持目标温度范围并实时进行记录。据研究统计,自2015年10月至2022年12月,美国共有1061成人心脏通过CHP方式运输,移植后原发移植物功能障碍(PGD)的发生率(6.6%)与SCS(10.4%)相比明显下降(p=0.039),这也为器官的保存和运输提供新思路。以下为讲题内容节选:

共识与展望

机械灌注成焦点,国际合作持续深化

本次访问中,中外专家一致认为,器官机械灌注技术已成为提升移植质量、扩大供体池的关键手段。无论是边缘供肾的修复、循环死亡供体(DCD)肝移植的预后改善,还是DCD供体的功能评估,该技术均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次访问不仅深化了LifeShare Network与中国移植界之间的相互了解,更在OPO管理、技术应用与质量体系建设等方面达成了多项共识。双方表示将保持密切沟通,积极探索在人员培训、技术转移、联合研究等领域的实质性合作。

总结

一周行程,三城联动。LifeShare Network专家团的此次中国之行,不仅是一次国际经验的传递,更是一次中外智慧的融合与共鸣。正如上海健耕医药始终秉持的承诺——“为生命重塑未来”,我们期待以此次交流为新的起点,继续搭建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平台,推动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让我们携手前行,为更多终末期疾病患者点亮生命之光。